银联的野望:从支付工具到超级连接器

来源:馨金融编辑: 洪偌馨 2020-05-20 11:54
核心提示:从支付工具到生活服务平台的一次跃迁。

敢在今年大刀阔斧变革创新的公司,要么是在疫情带来的特殊环境下迎来了「红利期」,要么是看好赛道、押注未来的勇者,又或者是兼而有之、择机而动。

 

典型如流媒体平台Netflix的大力布局原创内容,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公司加码直播都是如此,在一个疫情塑造的特殊环境里,用户新的需求被激发,平台也借势布局自己的新业务。而在快速的变化中,他们不自觉地已经进化为新的物种。

 

聚焦在新金融领域,近日云闪付APP8.0版本的迭代,也是一次在疫情「红利期」中押注未来的动作。

 

具体来看,最新版本的云闪付APP集合了惠民小程序、消费券、健康码、卡权益、境外服务和移动支付便民工程等服务。换言之,在此前为C端用户提供优惠支付的基础上,云闪付更加深度地连接了更多B端商户、F端金融机构,为用户提供更完整和丰富的服务生态,完成了一次从支付工具到超级连接器的跃迁。

 

与之相对应的,基于前期的流量、用户和数字化运营积累,云闪付也为B端和F端的机构提供了连接更多场景、用户和交易的机会,成为他们完成数字化转型的助力。

 

云闪付slogan的改变可以作为此次「物种进化」的最佳注脚——从「支付先看云闪付」到「惠民生活就在云闪付」,从支付到生活服务,从交易到场景拓展,从移动支付工具到开放连接器。

 

1

从支付到生活

 

从支付到生活服务的跨越并非易事,它需要从产品、服务到运营彻底的影响用户心智,让他们感受到支付本身正在成为打开新的生活方式的入口,从工具到平台的拓展并非易事。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说过,「不要浪费危机提供给我们的机遇」。此次疫情也在某种程度上为云闪付的进化创造了一个窗口期。

 

以「健康码」为例,虽然同样是「二维码」,但它与过去的支付码相比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作为数字技术发展在特殊环境下的一次集中体现,它连接了人与消费、人与交通、人与医疗、人与政务等等,甚至可以说它本身就是对人行为的全方位数字化。

 

数据显示,截止到目前云闪付APP中25项健康码相关服务,已累计覆盖全国30个省市、2300余个市县,这个在线化的健康证明解决了实时追踪行为轨迹,掌控居民健康状况的问题。大大缓解了基层管理的统计难题,也提升了城市治理的效率。

 

如果从互联网的流量运营逻辑来看,这也是一个前所未有通过高频使用场景提升用户打开频率、增加用户粘性、培养用户心智的机会。它使得用户跳脱出对于APP仅限于支付的刻板印象,但又反哺于支付本身。

 

比如,中国银联在宁波积极探索「健康码」民生服务场景的创新结合应用,依托「乘车码」上线了健康状态查询功能,实现了「两码合一」,可根据乘客健康状态控制「乘车码」有效性,进一步助力出行场景疫情控制。

 

相比于健康码特殊的连接与开放,「消费券」则更加聚焦于我们所熟悉的消费场景。

 

在眼下重塑「消费力」的关键时刻,发放「消费券」其实只是最末端的环节,它更根本的目的是通过需求恢复拉动生产、激活产业链,从源头上恢复市场活力,因此它需要产业端、金融端以及服务端的协同,能够同时洞察多方需求并将其进行匹配,才能打通消费与生产之间的障碍。

 

作为消费券共享平台,云闪付所扮演的就是一个联动各方的角色。作为平台方,云闪付为银联、商业银行及各产业方的合作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一方面在后端发挥自己的连接优势,将B端、F端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另一方面借助自己在支付环节的优势,为C端消费者提供消费优惠。

 

截止到目前,云闪付已在全国近80个城市(区)发放逾5亿元消费券,预计带动各地消费逾10.5亿元。

 

事实上,从支付到生活服务的探索也是过去几年银联推动移动支付便民工程不断下沉之后的一次新尝试。

 

从2018年开始,伴随着央行不断加大力度推进「移动支付便民工程」,银联就在大力推进包括公交地铁、交通罚没、医疗健康、菜市场、公共缴费、校园、食堂、自助售货、超市便利、餐饮等在内的「十大便民」场景。

 

最新数据显示,云闪付已覆盖全国34个城市地铁、1700多个城市和县域公交;近22万零售商户、近10万超市便利商户、300多万餐饮商户和35万多台自助售货终端可使用云闪付APP;此外,还有2600多项公共事业缴费项目以及学校、机关单位等消费场景均支持包括云闪付APP在内的银联移动支付。

 

通过触达高频场景叠加来自银行、商户和自身运营的优惠活动,云闪付过去几年在获客、绑卡、激活等方面迅速跑马圈地,累计用户数已突破2.7亿,其在用户端、场景端、金融服务端的积累为云闪付如今的开放和连接战略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过去几年的能力积累也使得云闪付有能力撬动B端进化,为用户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

 

比如此次上线的商家小程序,餐饮、零售等线下商户可基于云闪付广泛的金融、支付、流量运营等基础能力,实现获客与用户经营,向云闪付用户提供会员开通、线上购物、在线点单、外卖到家等服务。

 

这种能力的开放也进一步推动其从支付工具向生活服务平台跃迁。

 

2

「云闪付分行」

 

疫情的冲击之下,不只是B端商户、C端用户有了更多数字化、线上化服务需求,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显得更加急迫。作为长久以来中国银行业的合作伙伴,云闪付也加速了其在F端的能力开放进程。

 

过去一段时间,包括承德银行、邯郸银行、杭州银行等多家银行在云闪付APP上开设了「云闪付分行」。

 

 

「云闪付分行」就是指各商业银行将自己的产品、服务等迁移至云闪付APP上,用户通过使用这个小程序,可享受银行提供的银行账户、信用卡、金融理财以及其他增值金融服务

 

获客难、「活」客难一直是困扰商业银行网点转型的难题。尤其是对于一些中小银行而言,伴随着疫情刺激下「无接触」银行的兴起,APP正在成为银行与客户连接的重要纽带。

 

但受限于技术、资金等种种条件,他们难以在数字化方面实现快速响应,在流量与获客方面也缺乏经验。

 

对应银行的需求来看,以支付起家的云闪付是一个不错的合作对象。作为平台,云闪付本身连接了无数的小微商户和消费用户,这些都是前述银行的目标客群,再叠加消费场景的刺激,可以激发更多金融需求。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银行业在线上寻求流量和客户并不稀奇,但是开设「线上分行」不只是将网点服务搬到线上而已,它需要将运营方式彻底线上化,从底层基础设施的搭建,到突发状况下响应能力的增强——比如疫情后各银行需要迅速排查受影响客户并推出应对措施,甚至还有产品的筛选、个人定制推荐等等。

 

换言之,平台需要有能力帮助这些银行完成数字化迁移和新能力的构建。

 

当然,在帮助银行进行数字化能力构建的同时,云闪付本身也在提升用户在金融服务方面的体验。

 

作为银行业统一支付APP,截止到目前云闪付APP支持在线申请20多家银行的400余种信用卡,150多家银行信用卡账单查询与还款以及610多家银行借记卡余额查询。

 

如果说此前,云闪付提供的更多是银行卡基础的「支付」服务,那么在此次升级之后,用户则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更多的如理财等增值服务。

 

3

数字化提速

 

如果我们从更高的维度来看,银联从移动支付工具向超级连接器的转变是整个金融行业发展,数字化趋势推动金融生态开放的必然结果。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朱民曾经谈过一个观点,金融机构以前产品的设计、生产、分管、配置、销售完全是在一个机构内部产生和进行的,不管这个机构大和小,生产的流程是内生的。

 

要想形成金融科技公司和商业银行融合、共生局面,其背后既需要金融科技公司在能力上匹配,更需要金融机构完成从封闭走向开放、生产环节从内生到外化的转变。

 

从眼下的趋势来看,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需求被疫情激发,数字化转型需求前所未有的急迫,成为了其开放合作的内在动力。

 

毕马威在此前发布的《未来银行白皮书:DT时代中国银行业发展的新起点》中指出,中国银行业面临着客户需求变化、业务模式变革、创新改革深度不足以及成本压力等四大挑战。

 

而着眼于未来,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未来银行的形态与战略将被重塑,「数据-价值信息-资产价值」的链条将重塑银行发展驱动模型,与客户的认知和交互方式也正在被颠覆。

 

这些都是银行迫切拥抱数字化的关键原因,但是银行的数字化转型需要的不是某项业务的变化,而是一整套综合解决方案。

 

在互联网的强势如今下,金融服务的游戏规则也在被改写。前台的场景、生态、运营、交易缺一不可,中后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容也必不可少。单一维度的变化无法支撑新形势下的行业竞争,也无法在数据、客户、运营、风险控制等方面产生协同,甚至可能反而将引发更大的风险。

 

因此金融机构在需求解决之道是,尤其是中小金融机构在本身投入不足时,需要一个能够在更多维度提供价值的合作伙伴。

 

对于云闪付而言,前期积累的用户、场景、交易数据在眼下的需求下正在迸发出更大的能量,以支付作为纽带,它能够连接起金融生态内的各方,满足机构在获客、风控、运营等多维度产生的需求。这是其此前作为支付工具所带来的价值积累,也是完成新一轮进化与迭代的关键。

 

与此同时,与金融机构的紧密连接将进一步反哺其在B端商户以及C端消费者层面提供的价值,无论是在商户数字化运营还是用户个性化需求方面,云闪付从支付工具到超级连接器的跨越都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免责声明:
文章系本网编辑转载,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无法注明来源的情况,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分享
0
评论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