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制造”硬实力助推“上海速度”

来源:新民晚报编辑: 叶薇 2019-12-24 09:29
核心提示:汽车与互联网、传统制造与人工智能,奇妙的碰撞之下,深藏上海经济蓬勃向上的密码。
上海,上海,新经济,传统制造,人工智能,ABB超级工厂,C919,实体经济,上海制造,集成电路,信息服务业图片来自“123RF”

几天前,上海公布首批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名单,寒武纪、商汤智能、深兰科技等七家企业在列。让人有点意外的是,传统制造业的代表上汽集团也被授予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牌照。实际上,这家传统汽车巨头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已有一年半,它参与研发的5G智能重卡已经行驶在东海大桥上。汽车与互联网、传统制造与人工智能,奇妙的碰撞之下,深藏上海经济蓬勃向上的密码。

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座邮轮,上海先进制造的成色更足;5G、AI、云,这些热词又为上海经济增添新的亮色,制造业和服务业正在加速融合发展,营造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

先进制造积蓄新势能

统计数据显示,1月至10月,上海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2.8%,连续19个月保持两位数以上增幅。其中,上海工业的支柱——汽车制造业投资增长68.4%,基本集中于新能源汽车领域。

这其中,两辆车的上海故事尤为瞩目。

一辆是特斯拉在临港超级工厂生产的Model 3,工厂从奠基到试生产,只花了10个月,目前国产版特斯拉已经开进了全国各大体验店,前期预定的消费者春节前就能提车;一辆是大众在安亭的新能源工厂下线的ID.家族首辆纯电动汽车,预计明年下半年投产,新工厂规划年产能30万辆,将于2020年10月正式投产,主要生产大众、斯柯达、奥迪三大品牌的纯电动系列及后续车型。

这两辆车的落地见证了上海速度,更彰显了上海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决心。

在浦东康桥,ABB超级工厂正热火朝天地建设着。再过两年,一个投资约10亿元的先进制造基地将拔地而起,它将是全球最大、最先进、最具柔性的机器人工厂,实现用机器人制造机器人。

同在浦东,C919大型客机第五架试验机已完成首飞,ARJ21已交付20架,并飞出国门带乘客“买买买”。智能制造等新技术新理念也从国产飞机的研制中孕育而出:拥抱5G和工业互联网,C919大飞机这项看似复杂无比的系统工程“化繁为简”,200多万个零部件实现与人、机、车间和各控制系统、管理系统的广泛互联。

如今上海经济的“成色”,正源于实体经济的“硬实力”。从提升实体经济50条、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到颁布技术改造焕新计划、出台上海产业地图……上海从资金、人才、土地、税收等全方位向先进制造业倾斜,掀起了一轮产业项目落地及开工建设热潮。

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上海制造”正以追求以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增长的GDP为目标,保持定力,积蓄新的澎湃势能。

新产业放大“头雁”效应

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领域,上海正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一批科技成果产业化,培育一批新的百亿级、千亿级产业,加快上海制造业的新旧动能转换升级。

上海已连续两年举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汇聚全球创新资源,为人工智能未来发展贡献“上海方案”。通过一系列战略布局,上海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企业集群齐头并进,创新产品、应用场景百花齐放。

截至目前,上海人工智能企业至少有1100家,产业规模在1300亿元以上。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纷纷布局上海,初创企业也在不断成长,这些企业依托上海扎实的产业链基础和创新的氛围,在各自的领域崭露头角,彰显出上海人工智能产业鲜明的“头雁引领”效应。

能否占据“头部”,是产业竞争的关键,它往往意味着更多的辐射力与话语权。

比规模数字意义更为深远的是,人工智能正在深度改变上海的产业基因。制造业服务化的态势越来越明显,互相借力融合发展的案例层出不穷。

传统装备制造企业上海电气,今年推出了“AI+工业互联网”平台,为用户提高效益,减少运维工作量;传统钢铁企业宝武集团派出了物流“超级特种兵”——新一代无人驾驶重载框架车,集信息感知融合、决策规划、导航、智能控制和调度于一体。在人工智能加持下,传统制造商正加速向“产品+服务”的提供商转型。

在最近召开的全市服务业大会上也传出消息,瞄准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具有爆发力和引领力的新技术,培育服务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快新技术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提升,促进5G、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转化应用,加速重构传统服务的产业链、价值链。

新经济品牌快速崛起

前三季度,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7267.78亿元,增长11.2%,其中,软件产业收入4110.61亿元,增长11.2%,互联网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2360.94亿元,增长16.5%。

预计2019年,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相关收入有望达到10000亿元,晋级万亿规模产业。1-10月,上海互联网行业以37.1%的增速领跑全国。

伴随着新技术、新产业的不断涌现,上海“新经济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出,一批年轻创业者正在悄然塑造上海互联网经济的新版图:

新电商巨头拼多多、新消费社区小红书、年轻人的视频平台哔哩哔哩、人工智能企业依图科技等,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AI等前沿领域成功占据领先地位,成为各自所处细分市场的“上海品牌”,新生代的新经济企业在上海诞生、成长,并完成全球化布局。

被用户亲切称为“B站”的哔哩哔哩,就是一家土生土长的上海企业。今年前三季度,B站累计营收47.7亿元,日均播放视频7.3亿次,同比增幅都在60%以上。哔哩哔哩党委副书记沈健坦言,上海深厚的文化土壤为企业成长提供了强大支撑。过去三年,B站精心培育原创生态不仅购买了大量原创动画版权,还直达产业链上游,投资了20多个国内动画产业头部公司,出品了90多部国产动画,其中有大量团队和内容都在上海实现落地。

新经济企业的崛起,对政府服务和监管也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针对新兴企业的特性,上海创新了一系列政策,在营商环境方面下苦功夫,琢磨细节。“我们受益最大的政策是‘一照多址’,企业在同一登记机关设立分支机构时,不再需要申请新的营业执照,只需要标注新经营场所就行。”美团点评副总裁毛方说,平台上有200多个生活服务品类,对这一政策的需求度很高。

政府管理者努力当好“店小二”,为新经济企业发展提供更优服务,鼓励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脱颖而出。


分享
0
评论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