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热点解读第32期——央行数字货币

来源:知乎编辑: 图南展梦 2021-02-18 16:17
核心提示:央行数字货币加速落地,进入内测阶段,如果一切顺利,这将会是全世界第一个以主权国家货币为锚的数字货币。

去年6月,社交媒体巨头Facebook宣布将发行Libra,若 Libra 发行并在世界各国进行普及和应用,将会强化美元的国际地位,会对其他国家主权货币形成冲击,侵蚀弱势货币的地位,同样也会影响人民币未来的国际发展空间。于是全球各国央行纷纷投入对央行数字货币 (CBDC)的探索。金融热点解读第12期——数字货币

2020年8月14日,商务部印发《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的通知,明确表示将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在苏州,有的公务员已领取用数字货币形式发放的部分工资;在雄安新区,麦当劳等19家公司也已开始试点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加速落地,进入内测阶段,如果一切顺利,这将会是全世界第一个以主权国家货币为锚的数字货币。

一、央行数字货币特点

央行数字货币(DC/EP)是指中央发行的数字货币,属于央行负债,具有国家信用,与法定货币等值。它的功能属性与纸钞完全一样,只不过是数字化形态。它具备以下特征:

(1)替代M0:DC/EP是对M0的替代,而不是对M1(M0+活期存款)、M2(M1+定期存款)的干涉。央行数字货币是法定货币,具有法偿性;

(2)双层运营:第一层是央行对商业银行,第二层是商业银行对接老百姓。商业银行向央行交付100%准备金,然后央行给予商业银行等额的DC/EP,接下来用户通过现金或者存款等向商业银行兑换DC/EP,央行这一层为技术中型,不预设技术路线,采取区块链技术内核;商业机构层面可采取任一技术路线(区块链/电子支付/移动支付等);

(3)双离线支付:只要手机有电,不需要网络都可以实现支付;

(4)匿名性:等同于纸币,可保护具体交易隐私。

二、央行数字货币的积极影响

1、宏观影响

首先,央行数字货币有利于提升对货币运行监控的效率,丰富货币政策的手段。央行数字货币发行将使货币创造、计账、流动等数据实时采集成为可能,为货币投放、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并且为经济调控提供有益的手段。其次,法定数字货币不仅仅是货币数字化,还能通过与智能技术的结合,较好解决交易双方的信任问题。最后,央行数字货币切实提升支付特别是跨境支付的效率,建立开放的支付环境。

2、行业影响

首先,央行数字货币的面世,对于银行的技术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将带动银行IT体系的重建,银行IT龙头有望在信息技术体系的重建和发展中受益。其次,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将对现行的交易环节产生变革,数字货币作为M0的替代,将更多的现金交易转为线上,交易量有望放大,支付交易环节厂商将会从中受益。最后,数字货币作为虚拟货币,诞生和交易环节必须进行加密认证,保证数字货币的安全,因此,数字货币安全认证厂商将会从中受益。

3、社会影响

首先,央行数字货币的法偿性、可追溯特征强化了国家的治理能力。一方面,在涉及相关国家行政职能管理的范围内,很可能会通过DC/EP的形式进行发放和推广。比如,公务员和国企员工的合法收入,如果有偷税漏税或者大额异常消费,在央行的大数据中会有预警。另一方面,针对小微企业和贫困家庭,可以精准实施特定利率或者发放补贴,以防止资金空转、善款被挪用的现象产生。其次,央行数字货币不会对微信、支付宝等电子支付产生冲击,而是同纸钞、电子支付互为补充,在不同场景中分别发挥作用,使人们的日常生活支付更加的便利。

三、央行数字货币面临的风险

1、系统风险

央行数字货币系统属于创新性的技术产品,对于运行环境、底层支撑技术以及运行框架的选择均存在着较大程度的不确定性。央行数字货币通过支付方式改变了原有的支付清算体系,新的体系与传统体系在初期是否兼容需要审慎考虑。支付体系的转变是否会引进新的风险因素,进而冲击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也是需要重点防范的地方。此外,数字货币在改变支付生态的同时,也存在和传统金融系统兼容以及标准统一等方面的难题。特别是对于大国经济而言,主权数字货币涉及到货币的政策传导、货币乘数、流通速度以及货币兼容性,对于系统的技术路径选择、切换均存在系统风险。

2、监管缺失风险

随着央行数字货币的应用场景、应用领域不断深化,现有监管体系将面临监管政策不健全、监管模式与央行数字货币市场不匹配等问题。央行数字货币虽然属于国家信用背书的数字支付工具,但现有的银行法规可能无法全面涵盖它的新特征,监管缺失风险具体体现在多部门混合监管,监管职责不明确,存在监管边缘地带等方面。并且各国监管标准存在差异,缺少全球统一协调的监管机制。

四、对策与建议

1、审慎对待数字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

目前国际清算行、金融稳定理事会以及包括G7国家的监管机构均成立工作组,研究数字货币对金融体系构成的风险。面对数字货币标准规范建设以及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我国应抓住DC/EP发展的机遇窗口期,联合“一带一路”以及欧亚经济联盟等国家建立多边监管体系,推动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字货币监管法规与技术标准。将涉及到跨境资本的数字产品、互联网平台纳入到我国的法规框架中,审慎对待数字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依托金融科技创新工具发挥出相关监管准则的国际影响效力。

2、防范对传统金融体系的冲击

央行数字货币承载了支付领域的基础业务,但是不排除会衍生出数字金融产品,并影响交易和资产管理等核心金融领域。虽然基于分布式账本的相关交易在处理效率与交易成本等方面具有优势,但是资产通证化的产品将对金融市场产生重要影响。研发数字金融产品只能是借助区块链的技术优势并加强监管沟通,而不是实现管理的去中心化。因此应密切关注数字金融产品(数字债券、票据、ETF基金等)在私募机构间的交易,及时制定数字领域的监管措施,防范对传统金融基础设施以及金融市场稳定性带来的冲击。

3、提高数字经济领域的风险治理能力

为防止新型支付工具对传统金融系统的冲击影响,促进数字货币与传统金融基础设施之间良性互动发展,传统金融基础设施应该吸收这一新技术变革的特征,积极优化存在的短板,实现交互融合式发展。随着跨国区块链网络的发展,各国监管机构需要构建多边“监管沙盒”以及相关的区块链风险管理工具防范数字经济领域的风险溢出。我国监管机构和科技企业可以依托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对区块链风险管理等工具进行技术输出,在防范风险的同时提高本国数字经济领域的风险治理能力。



 

免责声明:
 
文章系本网编辑转载,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无法注明来源的情况,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分享
0
评论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分享到: